农场介绍Farm
Introduction



关于分享收获


“分享收获”社会生态农业项目(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 CSA)是由清华大学博士后石嫣博士创建的一个致力于研究、推广社区食品安全的项目,该项目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实践基地。

自 2012 年 5 月份启动以来,经过八年多的发展,“分享收获”目前已经在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拥有 6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 110 亩林地养殖基地 ,在顺义区龙湾屯镇拥有 5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30亩果树基地,在黑龙江五常拥有60亩大米种植基地。


关于社会生态农业(CSA)


3个核心目标:加强市民与农民的关系,保障参与生态农业的收入,改善食物安全现状。

3个市民承诺:提前预付费用,与农民分担自然风险,参与农场活动;

3个农民承诺:生产多样优质食物,生产过程透明,推动社区食物安全;

3个相互承诺:直销、当地、友好。



基地概况


通州基地

通州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距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约 40 公里,采取与农户合作的形式, 种、养殖结合。种菜主要与村民郎叔合作社合作,菜地面积约 60 亩,有 4 个大棚,1个配菜棚,约能满足 300~400 户会员的蔬菜配送需求。养殖主要在100余亩的林地下散养“跑步鸡”, “大真猪”。鸡、猪日常主要喂饲玉米、麸子以及青饲料等,保证纯粮食喂养。鸡的平均生长周期270天左右,猪的整个生长周期 10 个月以上。


 顺义基地

分享收获顺义基地其中之一位于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基地占地面积约为 50 亩,其中有大棚26栋。在该基地为分享收获的租赁基地,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养殖为辅。

另外一个果园基地位于顺义区龙湾屯镇龙湾屯村,基地占地面积约为230亩,以各种果树为主,也作为分享收获大地之子食育教育项目的主要活动场所。


黑龙江五常稻米基地

    分享收获在黑龙江五常县杜家村与当地合作社合作,从最初的30亩(2013年),增加到120亩(2014年-2015年),又减少到现在的60亩(2016年),最初三年采取分享收获派人6-10月到五常基地在场记录监督的方式,采收的稻米同时也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分享收获”的使命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服务于农业生产者及消费者,并尝试推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生活于乡村,工作于乡村,价值开始于乡村,也留于乡村!

真实的食物,真正的农夫,真诚的社区,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信任的桥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食品,让生产者得到公平合理的收益,促成安全食物社区的构建与发展。


“分享收获”的主要工作内容


分享收获是一家以推广生态农业、产消互信为使命的社会企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综合发展为目标。一方面,分享收获通过自己组建物流,将基地生产的健康蔬菜、肉、蛋及符合分享收获标准的合作生态农场(农户)的农产品直接配送到会员家中,并且组织各种会员社群活动推动消费者与农场之间的互信团结的关系。目前分享收获已经提供服务的家庭超过1000户;另一方面,分享收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已经在多所学校开展食育教育公益课程,在农场每年设计的“新农人实习生”项目,培养了全国各地众多的返乡青年。通过农场的参观活动,每年近百场公益讲座,以及通过全国媒体报道关注,推广和传播生态农业、健康饮食、产消互信的理念。

目前,分享收获主要工作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 推广社会生态农业CSA理念和实践

社会生态农业CSA,是一种构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销、友好关系的模式。分享收获负责人石嫣博士在中国最早期介绍CSA理念并付诸实践。2006年开始,石嫣在中国人民大学跟随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做农村发展方面的研究,2008年她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升农场实习,参与式研究CSA模式,2009年年初她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海淀区政府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上开始实践CSA模式,并与团队共同创办“小毛驴市民农园”,第一次系统化的向社会推广CSA模式,翻译了《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并于2011年完成中国第一份关于CSA模式的博士论文《替代食物系统的信任机制研究》,2011石嫣博士毕业并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与此同时开始创办“分享收获”,2014年9月她完成出站报告《都市食品安全运动:四种类型》,并从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分享收获”顾名思义,我们认同“分享”的理念,希望越来越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建立CSA模式,也因此,分享收获团队于2015年11月承办了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大会,此次会议有近800人参加,2016年11月又跟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合作承办了第八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此次会议有近千人参加,两次会议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分享收获还通过透明生产过程,开放参观等方式提供各地感兴趣的人学习的机会。

分享收获还承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课题,接受农业部科教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调研,为CSA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

分享收获接受包括新华社、CCTV、北京电视台等数百家海内外媒体的报道,希望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将CSA的理念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第二、 继承和发扬中国农耕文明

分享收获创始人石嫣、程存旺夫妇联合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日本、朝鲜的永续农耕》,这本书写于1911年,1909年美国的土壤局局长金博士来到东亚几个国家,看到我们的农耕文明的状态时,引起他对于美国大农业模式的深深反思,他认为东亚小农耕作、循环多样的农业模式是永续的。美国工业化农业模式则带来了对环境和农人的双重负外部性。此书也成为有机农业运动的思想启蒙。此书带给我们反思,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明是当时美国人学习的对象,过去三十年中国集约化农业带来的问题,反而是我们学习资本化大农场模式造成的结果。

分享收获希望可以传承中国农耕文明,建立新老农人之间的连接和交流,不断建立农业生产的技术档案,推动更多农耕的适用性生产技术。


第三、 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返乡青年和新农人

石嫣博士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农人计划,她提出中国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具有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的“新农人”、可以让子子孙孙长久持续耕作的“新农业”、可以让农人安居乐业的“新农村”。

分享收获每年的“新农人”计划招募5-10名实习生,他们将在农场至少学习八个月,了解分享收获的理念,学习农场耕作技术和运营管理,农场还并且不定期提供短期志愿者机会,让那些希望体验农耕工作和生活的人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我们。

与此同时,分享收获与好农场APP合作组织“新农人”“农场经理人”培训,每个季度组织一期,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授课内容是生态农业技术、CSA农场经营,每期招生30-40人,亦可根据不同组织主体的需求组织培训,目前已经组织到第五期。




第四、 建设倡导健康饮食和食农教育的“分享收获大地之子学园”

如果说大地是母亲,那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孩子。土地给予我们丰富的食物,也让我们学到很多人生道理,土地是生命之始也是生命终结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大地之子学园以食农教育为目标,更好的将城市家庭与农业和土地连接在一起,耕作可以让一家三代人同时劳动收获,耕作可以了解生态能量的循环,耕作可以让我们知道食物从哪里来。

分享收获的果园基地中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将这里定位为青少年食与农教育的学习基地,分享收获目前已经与呼家楼中心小学、顺义区东风小学、顺义国际学校、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博识幼儿园、呼家楼中心小学、清华大学附小、人民大学附小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分享收获的食农教育老师可以到学校课题授课并协助学校开辟校园菜地;另一方面,学校师生也可以到大地之子学园现场开展教学,更近距离接触食物来源。


第五、 生态农产品配送服务

分享收获目前自有蔬菜生产基地全年生产约60个品类,按照当季、当地的原则,生产标准遵循国际有机生产标准,虽未进行有机认证,但采用有机的生产方式,不使用任何已知的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最大化程度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少量部分品种使用有机国标允许使用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并每年对土壤和蔬菜进行抽样检测。

分享收获还会根据有机的生产标准通过监督和检测的手段与认同有机农业、CSA理念的农人合作,支持他们转向有机农业,有些品种如水果,在转向有机操作的时期,如果使用了少量化学药品和肥料,为了支持这些农人的转型,我们也会透明生产记录和检测结果,供消费者选择判断。这些农人中很多都是分享收获孵化的新农人,他们刚刚返乡的时候,一般都会缺乏市场,我们的协助销售也是给予他们创业的支持。

目前,分享收获为约1000个家庭进行配送,很多会员家庭已经跟随石嫣博士吃菜长达四五年时间。这也是分享收获倡导的互信提携的关系的重要体现。家庭配送部分是分享收获的主营业务,这部分的收益也主要将作为我们实现社会理想的资金来源,例如培养新农人、参与公益活动等。




第六、 支持研发中国第一家专业服务CSA的互联网平台“好农场APP”

2014年年底,分享收获创始人之一程存旺意识到当一个CSA农场会员数量超过50个家庭的时候,就有数据管理的需求,否则可能造成比较多的错误数据。与此同时,全国的CSA农场缺乏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所以好农场APP应运而生。好农场未来将作为全国CSA农场信息管理以及招募会员的平台。

使用好农场APP之后,目前分享收获的客服人员从3个减少到1个,通过数据管理,大大降低了农场的人工成本。


第七、 有机农业、生态农场技术、运营有关项目咨询

分享收获给全国希望从事CSA的小伙伴们提供付费和公益的咨询服务,曾经给搜狐畅游农场输出农场经理人,与天津中建公司合作天津中建分享收获基地,为浙江丽水莲都区组织农场经理人培训,为宁夏禾乐不为公司提供农场经理人服务,与此同时,每年全国来参观咨询的还有数百个项目。


第八、 支持与生态、环保、教育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倡导简单生活方式

分享收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分享收获是阿拉善协会SEE创绿家资助项目,石嫣博士也是银杏基金会的伙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每年进行数十场公益讲座。分享收获与消费者、农人们共同倡导简单生活的理念,并且跟北京市关注打工群体的公益组织同心互惠商店合作,分享收获消费者的大量二手服装和物品得到再次利用。




“分享收获”的影响及创新


自2008年以来,截至目前石嫣及其团队已经先后建立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大水牛市民农园、分享收获、溪地都市生态农园等,直接影响返乡青年、创业者、农民、消费者几千人,间接影响几十万人,直接实现土地净化保护一千多亩.

另外,因受到我们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社会生态农业CSA农场已经超过1000家。


1、对生态和环保概念理解的创新

分享收获项目试图突破传统意义上对环保的理解,将环保的理念延伸至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方式中,将原来只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引入城市社区和市民的生活中,使环保和生态不再只停留在“观念/保护”层面,而是与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息息相关。“吃有机蔬菜,也是参与环保”


2、农业技术的创新

项目在创立初期就一直坚持严格按照有机方式去组织种植、养殖活动与生产。结合团队以往的经验与实践基础,广泛与国内外组织合作。项目开展五年多以来,已经在蔬菜轮作、病害与虫害防治、植物堆肥技术、雏鸡育成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并成功将中兽医与养殖结合起来。


3、组织形式的创新

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模式,提倡吃在当地,吃在当季,既减少了中间商的操纵,也节省了食物长距离运输的造成的能源消耗。营造简单、环保、可持续的消费文化,反思主流发展模式,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环保链条。


4、宣传教育的创新

组建“大地之子”项目,把农场和学校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到农场,把农田建到学校,以“探究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来替代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模式,让来农场的成年人和儿童都能够亲身体验到有机农业、土壤保护、物质循环等实践中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交给学生,家长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必然会带来健康的土地。

分享收获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合作,成为北京市教委指定的小学生公益课堂实践基地,今后能够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农业、环保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京ICP备18038941号-1

Powered by AKCMS